创新中心:发挥重大平台创新作用 引领地方重点产业发展
2024.09.139月12日,《常州新闻》“锻造新质生产力”专栏播发专题报道,重点关注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创新中心”)致力于关键技术研发和全球创新资源的集聚,深度赋能重点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助力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随着低空经济的迅速崛起,复合材料在民用飞机上的应用已成为衡量飞机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标准。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可设计性、轻量化、更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等优势脱颖而出。
然而,复合材料也存在劣势,例如导电性能较弱,这在遭遇雷击时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会在机身表面添加一层金属防护网(如铜网、铝网)以增强导电性,但这会增加机身重量以及工艺复杂性。
针对这一挑战,益小苏教授创造性提出了“层间功能化”概念。这项技术能够替代传统航空复合材料现有的抗雷击金属防护网,赋予复合材料良好的导电性能,从而将雷击保护性能提升35%,重量减轻67%,并节约成本20%。
目前,创新中心的“层间功能化”技术在国际上已处于领先地位。
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在绿色制造领域,创新中心绿色复合材料技术首席科学家Chris Rudd(陆明彦)教授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推动实现了先进复合材料从设计到应用再到最终回收的闭环管理。目前,创新中心的生态透气毡已在德国宇航研究中心、波音等行业领先的院所和企业中得到了验证。
生态透气毡是一种基于天然纤维材料的高性能透气毡,立足于中国丰富的麻纤维资源,采用黄麻纤维、纤维素纤维等可再生天然纤维替代传统石化纤维,提高绿色度。其能够满足复合材料制造不同领域对透气毡的透气性、耐温性、铺贴性和环保需求。使用后的透气毡通过热压形成的零件可以用于汽车内饰件、家具等场景中,最后可以达到100%降解,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目前已在国内外多家企业试用,并得到了正面的反馈。生态透气毡将在路面交通、航空航天等复合材料真空辅助制造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助力创新发展行稳致远
重量级人才和团队是创新成果的源泉。自成立以来,中心已组建了一个由院士领衔的管理运营团队,并吸引了约80名高端技术人才,同时获批了多项顶尖人才团队计划。这种人才集聚效应吸引了众多行业领军人物和潜力新星,他们将项目和团队带到常州,推动产业发展。
2024年初,中心获批了两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课题:重大海上结构碳纤维复材系博览所及关键应用技术和地下工程结构用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制及应用技术。
自成立以来,中心已累计推出了15个创新技术产品,与超过百家企业、高校和团队进行了交流对接,并通过常态化的CCIC-SAMPE技术培训,为长三角区域产业链企业培养了大量产业人才,重点平台的创新引领作用日益显著。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持人才团队的技术创新,中心的数字化科创工场建设也已基本完成,包括复合材料成型系统、无损检测系统和树脂无损性测试仪等先进设备已正式投入使用。
作为承接科研项目、服务国家目标的集成创新平台,创新中心致力于用高技术引领先进复合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中心将立足于“科研-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均衡发展模式,服务地方产业,助力国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