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中心要闻

创新中心成功举办工程复材标准体系建设研讨会

2025.03.04

2025年2月28日至3月1日,由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主办的“工程复材标准体系建设研讨会”在常州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50余位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创新中心主任岳清瑞,原国家遥感中心主任、创新中心高级战略顾问王琦安,新创碳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谈昆伦,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胡中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忠义,清华大学冯鹏教授等。与会专家围绕工程复材用树脂及其标准、工程复材用纤维及其标准、工程复材的标准体系构成与现状、工程复材应用的主要方向及其标准需求四个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1.jpg

2.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创新中心主任岳清瑞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代表主办方致辞。岳院士强调,标准规范是推动纤维复材工程化应用的关键支撑。尽管我国在工程复材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存在关键性能表征方法缺失、应用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希望借助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能够充分交流意见,凝聚共识,推动具体行动,为纤维复材工程应用技术标准的建设贡献力量。

3.jpg

杨勇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了题为《工程复材标准体系现状》的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既有标准的概况,深入分析了我国现行相关标准的特点,指出当前工程复材标准体系在基础研究、协调性及系统性方面仍存在不足,并提出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研发为基础、以规模化应用为目标,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框架。

4.jpg

侯锐钢教授作了《浅析工程建设常用复合材料-基体树脂相关标准》的报告,从综合技术标准规范、材料制品标准规范、材料性能试验方法以及树脂工程标准体系四个方面,阐述了基体树脂相关标准的特点以及现存问题,分析了各层面标准之间的关联与相互影响,为后续相关标准的优化与完善提供了参考。

5.jpg

马丹高级工程师在《我国玻璃纤维及碳纤维复合材料标准化工作情况分析》的报告中,深入剖析了我国玻璃纤维及碳纤维行业的发展现状,系统总结了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标准体系的结构及存在的问题,并强调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是推动国产纤维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6.jpg

胡中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了《工程复材标准及体系构成》的报告,介绍了工程(建设)标准架构,梳理了现有工程技术标准,阐述了纤维复材标准化工作的进展,并深入分析了当前工程复材标准及体系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与发展方向。

7.jpg

冯鹏教授在《复材工程建设应用标准分析》的报告中,系统梳理了复材工程应用及相关标准的发展历程,指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工程应用技术标准》(GB50608-2020)已涵盖复材加固既有结构和新建复材组合结构设计,可为复材在土木工程中的多数应用场景提供指导和设计依据。同时,提出了“规划引领、体系发展、更新修订、宣贯推动、落实执行、影响海外”的标准体系发展思路。

8.jpg

朱忠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碳纤维板索在大跨空间结构的工程应用及标准需求》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碳纤维板索在三亚体育场及极弱磁场大设施交叉平台中的工程应用,分析了碳纤维板索在空间结构应用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涵盖产品、设计、施工、验收、检测及运维等环节的技术标准建设需求。

9.jpg


结合各个议题的讨论以及最后的整体讨论,冯鹏教授总结了与会专家研讨中提到的30个关键要点,包括安全系数、复材防火性能、工程验收方法、标准间的协调性、国内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复材标准平台的建立、场景驱动下的标准编制、加速试验与实际服役环境数据的对应性、拉索性能定级等。

10.jpg

最后,王琦安主任代表创新中心对各位专家的积极参会与深入研讨表达了诚挚感谢,并指出,标准体系的建立需从过往侧重于满足研究需要,逐步向紧密贴合工程应用需求转变,始终将工程实际需求置于首位。同时,建议成立标准体系建设小组,搭建整体架构,细化分工,以推动标准体系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发展。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汇聚了行业内关于工程复材标准体系建设的专业智慧,也为后续标准体系的系统性构建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未来,创新中心将继续举办更多的研讨会议,加强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纤维复材朝着更具前瞻性、实用性与国际接轨性的方向发展。同时,创新中心也将积极搭建技术转移平台,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为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