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齐聚绿色航空材料技术国际合作研讨会,推动绿色航空材料创新发展
2023.08.22
2023年8月17日,在近10多年中欧绿色航空合作研究良好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航空研究院“中欧航空科技共赢合作研究”计划,绿色航空材料技术国际合作研讨会在宁波诺丁汉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宁波诺丁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主办,由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协办。与会嘉宾包括来自中国航空研究院、中国商飞、空客北京工程技术中心、德国Fraunhofer研究院、荷兰驻沪总领事馆、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宁波诺丁汉大学、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高校、研究院所和行业的专家和学者们。



宁波诺丁汉大学副校长、理工学院院长吴韬教授致开幕式欢迎辞,并介绍了宁诺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高等教育与产学研合作领域的新模式。

宁波诺丁汉大学科研与知识交流代理副校长、航空电气化技术领域的专家Giampaolo Buticchi教授在致辞中肯定本次绿色航空材料技术国际合作研讨会就是学术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一个典范,希望通过加强本土产业与国际的交流,全球专家学者可以共同面对绿色航空工业愿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李小飞主任(左)和白文博士(右)
中国航空研究院国际航空科技合作中心主任李小飞和中欧合作项目负责人白文博士也简要介绍了中欧民航合作的潜在机会,回顾了2005年以来的中欧学术合作项目,对未来中欧搭建创新平台,从而促进国际学术交流进行了展望。

大会报告由中国商飞复合材料总师李东升博士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刘小青研究员分别主持。益小苏教授首先分享了大型中欧国际合作项目ECO-COMPASS所取得的一系列的积极技术成果,面对当前巨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在“低碳”、“环保”这个最基础的层面与欧方开展合作的建议,包括生物源树脂基复合材料用于替代部分不可再生的石化源材料、绿色的辅助材料用于减少塑料耗材的白色垃圾污染、以及生物源材料的减振降噪功能性应用等等。

詹姆斯库克大学副校长、创新中心荣誉科技顾问Chris Rudd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欧盟和欧洲经济区在聚合物复合材料生产和消费的未来需求和技术方向。并对欧盟地平线计划进行了简要分析,以及如何充分利用该计划推动绿色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发展。同时考察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地平线计划中的合作机会,并针对如何成功建立联合体提出实际性建议。

宁波诺丁汉大学航天航空工程Christos Spitas教授结合自己过去在欧洲高校工作积累的行业合作经验,介绍了更广泛运输系统背景下绿色航空的发展前景,以及如何综合考虑社会-技术-经济-环境的相互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中心总工程师咸贵军教授分享了团队在亚麻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高性能化方向的研究成果,如如何提高纤维本身力学性能和纤维-树脂界面粘结等性能。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章中森博士介绍了团队在3D打印连续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高性能化研究。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刘小青研究员也围绕着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介绍了可持续环氧树脂及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工作并着重介绍了可降解环氧树脂的产业化成果。宁波诺丁汉大学复合材料刘晓玲副教授也介绍了提升回收碳纤维性能并引入增材制造来生产低成本复杂几何件,从而实现回收碳纤维的绿色多功能高价值应用。来自行业界的代表、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宁博博士和材料工艺总师李国才博士从行业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绿色复合材料在商用飞机上使用的技术难度和工艺需求,并建议以型号需求为牵引,以实验室为平台,加强各方合作,协同创新。




在大会报告结束后,与会嘉宾对于绿色复合材料及其在航空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中欧在此领域的合作研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创新中心高级战略顾问王琦安主任介绍了目前中欧潜在合作模式和渠道,同时与荷兰驻上海总领事馆科技处Jason Jin先生、德国Fraunhofer研究院中国代表张洪波先生就目前中欧国际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讨论。
正如益小苏教授所说,绿色航空的发展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们应该聚焦中欧双方在环保低碳和材料结构方向的共识,基于创新中心和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国际化合作交流平台,不断寻求合作机遇,吸引更多优秀学者参与进来,一起为绿色材料创新与绿色航空领先应用做出贡献。
< 上一篇
CCIC-XJTLU国际材料科学联合研究实验室正式启动
下一篇 >
常州天马集团有限公司来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