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教育
联系我们
培训教育

【CCIC-SAMPE联合培训】5月复合材料技术培训预告

2023.03.29
22.png


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CCIC)联合SAMPE北京分会于5月18日-19日在常州举办5场复合材料技术培训,相关培训内容及日程安排如下: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征与应用技术培训



协办单位:力试(上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培训时间:5月18日-19日

培训地点:常州

01


讲师简介

沈老师 研究员,SAMPE北京分会副主席,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先进复合材料事业部首席科学家。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飞行器结构力学专业,并曾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德国宇航研究院、意大利都灵工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从事复合材料力学研究。


40多年来,沈老师长期在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工作并担任国防重点预研课题的负责人,参与了很多飞机复合材料结构的研制。同时曾在国内外的重要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100多篇论文,先后主持或独自编写了《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设计指南》(1995年出版)、《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手册》(2001年出版)、《民用飞机结构强度与刚度设计与验证指南——复合材料结构》(2012年)和《复合材料飞机结构强度设计与验证概论》(2012年)等专著,主持编写了《军用飞机结构强度规范——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飞机结构强度验证要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达准则》等10多项国标、国军标、航空行业标准,主持翻译了被誉为《复合材料圣经》的MIL-HDBK-17F(2002年版,2004年翻译出版)与CMH-17G《复合材料手册》(2012年版,2014年翻译出版)和《国外复合材料试验标准汇编》(2010年)等大量国外文献。同时参与编写了多部学术专著,并在国内外的很多院校、研究所和工厂举办了上百次学术报告和系列讲座。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航空结构用国产碳纤维(CCF300和HF10A)及其复合材料的鉴定和应用,以及国外先进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标准(ASTM标准)在航空领域的推广应用,主持编制了相应的碳纤维鉴定程序、碳纤维预浸料鉴定程序和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等同性评定程序。

02


课程大纲

一、碳纤维复合材料概述

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三、复合材料结构设计规范要点

四、材料性能和结构设计值

五、结构选材

六、结构选材材料鉴定

七、材料等同性评定

八、共享数据库

九、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表征体系

十、冲击损伤




高级培训班:复合材料电磁特性与

表面结构技术培训



培训时间:5月18日

培训地点:常州


01


讲师简介

刘老师 研究员,工学博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历任航空工业第六三七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客座教授,浙江大学兼职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前沿技术发展研究院顾问;中国超材料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分会委员、天线分会委员;国防和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委。长期从事机载、弹载、星载雷达天线罩、电磁功能结构与材料及其工程应用研究,在频率选择表面和超材料的设计、优化、仿真与表征及隐身应用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主持完成了数十项国家重点型号研制项目、国防科技预研项目和课题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国防一等奖4项等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出版了《雷达天线罩电性能设计技术》专著1部、译著1部、合著著作3部,发表论文80余篇。200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中航“航空报国优秀贡献奖”;2012年获航空工业集团“航空报国金奖”。


02


课程简介

主要讲授基于复合材料和人工电磁材料的雷达透波结构和带通滤波结构的先进设计与应用技术。介绍了电磁窗(工程上称为雷达天线罩)的基本概念,壁结构类型及其基本特性;雷达天线罩电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电性能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电性能计算方法等。在介质结构雷达天线罩设计中,介绍了雷达天线罩电性能设计的技术条件,设计和性能评估手段,电性能设计准则;重点介绍了窄带高性能雷达天线罩轴向变厚度电性能设计方法,宽带高性能雷达天线罩双向变厚度电性能设计方法等先进锥削技术。对带有金属含物的功能结构,针对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的新要求,介绍了宽带高性能雷达天线罩的电抗加载电性能设计方法,电抗加载的基本机理与分析方法,电抗加载雷达天线罩电性能特性计算分析及应用等;针对隐身平台的新要求,介绍了频率选择表面(FSS)雷达天线罩的概念与设计用途,FSS设计分析基本方法与设计要点,宽带带通FSS设计的新型结构形式及透射/反射、透射/吸收等机制一体化结构的设计方法。对现代装备平台的电磁窗/天线罩设计有重要指导作用。




高级培训班:民机复合材料结构正向设计

研制流程分析培训



培训时间:5月18日

培训地点:常州


01


讲师简介

郑老师 博士,中国商飞复材中心副总设计师,工信部民用飞机专项科研重点领域专家,中国商飞三级专家。组织并负责ARJ21飞机的强度专业工作,并为我国民机结构长寿命设计开创一条技术途径。在民机结构耐久性及损伤容限技术、复合材料结构技术、民机水上迫降技术有深入的研究,为ARJ21-700飞机强度适航审查提供了技术保证。负责了多项民机重大科研项目,在民机耐久性与损伤容限、水上迫降、复合材料机身结构研制技术中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获得了很好的型号应用。同时引领民机国产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研发,建立了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进展,为自主可控技术研发开创了多个国内首次。曾获国家科技二等奖,十多项国防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立功,获得国务院政府特贴。


02


课程简介

从介绍民机结构正向研制过程入手,明确给出了民机各研制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目标,并以复合材料结构为例,明确了各专业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给出了采用积木式的分析与试验方法来实现复合材料结构的正向设计技术路径。同时采用国内外通用的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来评判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研制是否符合正向研制的技术路径。并以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和结构研制为例,给出了细化的评估准则与方法,适用于参与研究与研制的所有研制单位、合作伙伴及供应商,为攻克和掌握复合材料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制民机复合材料结构提供正向研制技术路径及成熟度管理程序。

各章节要点:第一章 民用飞机的研制过程 介绍了民机研制的发展历程及民机研制阶段的划分,以及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及目标,阐述了民机结构正向研制的要求。

第二章 民机结构正向设计理念 介绍了正向设计理念,以飞机结构研制为例,给出了各研制阶段流程,并明确了复合材料结构研制所涉及的各专业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

第三章 复材结构正向设计技术路径 介绍了复合材料结构正向设计的技术路径,强调了一体化的设计理念,通过积木式的方法实现复合材料的正向研制,给出了在不同研制阶段如何应用积木式试验,并提升技术成熟度。

第四章 项目研制的门禁管理 阐述民机各研制阶段的门禁管理,复合材料结构研制门禁所需要开展的工作,以及需达到的产品成熟度要求,并给出产品成熟度与研制门禁的关系。

第五章 成熟度评估方法及应用 介绍了成熟度的基本概念,来源、定义和分类,以及成熟度管理要求。给出了针对复合材料结构研制技术成熟度的细化指标要求。分别给出了复合材料关键技术成熟度的评估方法、复合材料产品成熟度的评估方法,并给出实际评估示例。



高级培训班:航空声学研究与飞机噪声

控制设计要求培训



培训时间:5月19日

培训地点:常州


01


讲师简介

黄老师 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飞机结构强度与疲劳专业,1986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航空研究院。在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一直从事飞机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研究,历任专业组组长、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师办主任,航空声学与振动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1994年在香港理工大学进行科研合作,1998.6-1999.6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主管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有关飞机噪声与振动控制科研项目,曾担任中欧航空科技合作航空噪声研究项目中方协调人以及中俄航空噪声标准联合编制组组长,获得过十余项国防科技和集团科技进步奖,主编《飞机噪声控制工程设计指南》专著,主持编制《运输类飞机舱内声学设计要求》国家标准。中国航空研究院飞机噪声控制专业技术首席,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专业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02


课程简介

报告首先基于对飞机适航噪声条例、舱内舒适性以及飞机结构声疲劳耐久性的技术要求,介绍我国在航空声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展示航空声学技术在型号研制中的工程应用实例;从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对航空声学技术需求与国外技术壁垒角度,分析我国航空声学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其次,以《飞机噪声控制工程设计指南》专著为教材,简要讲解世界各国对飞机噪声的限制和飞机噪声评价方法;飞机动力装置噪声、机体噪声的成分及其产生机理;飞机主要噪声源预计方法和预计软件;飞机噪声源控制方法和飞机舱内噪声控制方法;飞机噪声测试与噪声试验方法。

最后, 对《运输类飞机舱内声学设计要求》国家标准主要内容进行宣贯,阐明飞机舱内声学设计的一般性要求,包括设计依据、设计准则、设计内容和设计程序;规定飞机舱内声学设计的详细要求,涉及舱内噪声预计与各分系统指标分配、壁板结构和内饰声学设计、动力系统的声学设计和安装、机载系统声学设计等;提出相关声学试验验证要求,包括壁板结构隔声和内饰吸声试验、动力系统噪声及减隔振试验、机载系统/设备噪声测量,最后按测量规范完成飞机舱内噪声测量以验证最终声学设计效果。



高级培训班:复合材料结构与

雷击防护技术培训



培训时间:5月19日

培训地点:常州


01


讲师简介

段老师,二级教授/博导,XX电磁兼容及防护技术专家组成员、XX试验鉴定咨询委委员、中航工业集团飞机雷电防护首席专家、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安徽省航空学会理事长。段泽民研究员冲破国外技术封锁,开创了我国飞行器雷电防护试验研究工作,填补了我国飞行器雷电防护领域的空白,主持完成了我国航空工业几乎所有新型飞机的雷电防护研究试验工作,如新舟60、ARJ21、C919、鲲龙600、运-20及各新型战斗机、预警机、直升机等等,主持开展了大量总装预研、工信部民机科研/两机专项、军兵种预研等科研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SCI、EI等论文50余篇,编制国军标/国标等标准8项,先后获得了中国航空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0余名。为我国建立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飞行器雷电防护技术体系。并进一步开拓了我国飞行器高强辐射场、电磁脉冲、高功率微波等强电磁环境防护技术领域。

02


课程简介

随着现代航空科技的飞速发展,飞机复合材料应用及电子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大气雷电对飞机安全的影响越来越严重,飞机雷电防护要求已是飞机研制的刚性要求,相关技术也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课程将概要的介绍飞机雷电防护适航要求及相关标准,我国飞机雷电防护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飞机结构、燃油及电子电气系统雷电防护设计与试验等,以尽量满足国内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飞机雷电防护设计与试验的需求。



授课方式



主题授课 + 案例分析 + 互动交流 + 现场演示



培训对象



※ 现任管理者(ex:经理、课长、主任Chief ~ 等)

※ 技术骨干人员

※ 企业内储备或具发展潜力者 


特别说明:出于对讲师课件知识产权的保护,授课期间严禁现场录像和拍照。


联系我们


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电话:0519-83205321

电子信箱:hr@ccic2022.net


SAMPE 北京分会

电  话:010-66095091/022-59675387  

传  真:022-59675375  

电子信箱:market@sampe.org.cn